唐氏症是常見的染色體異常疾病,台灣平均每1200位新生兒當中就有1位是唐氏症寶寶,全台約有3千名以上的唐氏症患者。唐氏症患者除了智能遲滯以外,也可能出現聽力障礙、視力問題、呼吸中止症、中耳炎、先天性心臟病、牙齒發育不全、腸胃閉鎖、甲狀腺疾病和癲癇等症狀,多重共病就醫不易,唐氏症基金會積極爭取唐氏症整合門診,目前已有台大醫院、中國附醫,目前積極與高雄榮總、花蓮慈濟洽談中。
今年8月「2022唐氏症整合醫療照護研討會」首度舉行,唐氏症基金會董事長林正俠表示,唐氏症整合門診施行8年以來,服務500個0到70歲的唐氏症家庭,總人數近4500人,人次達11453人次,不過唐氏症者就醫需求遠大於此,且不同年齡有不同身體狀況和需求,為減輕家長求醫不便,基金會結合醫院端跨科成立整合門診,也透過個案管理端,以醫療管理師協助唐氏症家庭,整合醫療照護、連結社福資源。
林正俠表示,唐氏症孩子時常生病,抵抗力也不佳,父母照顧上相當困難,家庭中至少要留一人照顧,況且排隊掛號費時,透過整合門診,家長帶孩子同時可以看3科的醫師,節省寶貴時間與金錢,像是台大醫院是每個月第三個星期一,同時集中17科別醫師為唐氏症者看診,也能定期掌握健康狀況。目前唐氏症整合門診有台大醫院、中國附醫,而高雄榮總、花蓮慈濟目前正在洽談中。
林正俠說,唐氏症基金會全國現在有60個服務據點,包括宜蘭、基隆、台北、新北、桃園、新竹、台中、彰化、台南、高雄、馬祖等皆有,從早期療育、公共托育、親子館、早療篩檢,以及父母成長對話、親子活動,或提供就業服務、日間照顧等,基金會希望讓家庭得到喘息,讓身心障礙孩子交到朋友,與社區互動,「這些孩子很可愛,只要你給他機會,相信是潛力無窮。」
若要避免產下唐氏症寶寶,產前檢測格外重要。林正俠表示,唐氏症基金會近年與台大、馬偕等進行研究,現在新生兒約1200分之一機率出現唐寶寶,篩檢唐寶寶機率高達85%,相較20年前約800分之一,篩檢率大幅提升。隨著產婦年齡越高,產下唐寶寶機率也增加,衛福部國健署提供34歲以上高齡孕婦檢測,若有檢測異常,基金會也能向新手父母諮詢,盼降低唐氏症或身心障礙寶寶出生機率,避免帶來照顧壓力。
國健署統計,2020年高危險群孕婦的產前遺傳診斷及補助共4萬341案,34歲以上高齡孕婦3萬5654案,檢查率約65.3%;2021年高危險群孕婦產前遺傳診斷補助3萬6235案,其中34歲以上高齡孕婦2萬3480案,檢查率約64.8%。檢測發現唐氏症異常個案數,2020年為321案,2021年306案。
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妮鍾表示,若孕婦沒有定期做產檢,隨著媽媽年紀越大,生下唐寶寶的機會也增加,若懷孕期間定期產前檢查,即可事先找出是否染色體異常等問題,包括唐氏症篩檢、胎兒頸後透明帶超音波檢查、羊膜穿刺術、非侵襲性染色體檢查等,可大幅降低生下唐寶寶機率。
推行唐氏症整合門診,李妮鍾認為,唐氏症者有些疾病無法預防,但若透過整合門診,規律看診更能及早發現異常,並知道如何照顧,也提升家屬就醫便利性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若唐氏症者本身有先天性心臟病,甚至因低張問題,包括行為笨拙、跌倒頻率高、生活自理困難、關節鬆弛等,若又感染新冠病毒,相較於一般的孩子,有更高機率發展中重症。